留戀於蒙法爾科內的流行樂徒
Left In Monfalcone
ep1 愛冒險的女人
ep2 無欲無求
ep3 賺了的時間⁣⁣
ep4 醉酒
ep5 讀的書
ep6 到燈塔去
ep7 最好的年華
ep8 模特兒與書⁣
ep9 家政女神⁣⁣
ep10 瞓覺 is a cool thing⁣⁣⁣⁣
ep11 震撼一
ep12 美好事物⁣⁣⁣⁣
ep13 Corona Time
ep14 Rêverie⁣⁣⁣⁣⁣⁣
ep15 隆重儀式⁣⁣⁣⁣⁣⁣⁣⁣⁣⁣⁣⁣⁣
ep16 文人不似文人⁣⁣⁣⁣⁣⁣⁣⁣⁣⁣⁣⁣⁣
ep17 食色性也
ep18 水原閪子⁠
ep19 婊子養的
ep20 婊子養的(續)
ep21 我的天才女友
ep22 一期一會⁠
ep23 Necessary Darkness
ep24 過份美麗
ep25 蒙法爾科內⁠
ep26 Monet⁠
ep27 Larger than life⁠
ep28 Make each day count⁠
ep29 美⁠
ep30 Cat! Cat! CAT!⁠
ep31 文藝復興女
ep32 合乎現實的理想居所
ep33 #FFFF00
ep34 復刻回憶
ep35 社交距離
ep36 birthday suit
ep37 拖延症患者
ep38 Happy Together?
ep39 你老婆都食得幾辣架喎
ep40 我唔記得啦
ep41 bb 愛你一萬年⁠
ep42 比啲時間習慣吓咪得囉⁠⁠
ep43 悲觀後的樂觀⠀⁠⁠
ep44 靈魂伴侶的柴米油鹽⠀⁠⁠
ep45 特別的人⠀⁠⁠
ep46 飛蛾撲火⠀⁠⁠
ep47 風花雪月⁠⠀⁠⁠
ep48 焦頭爛額⠀⁠⁠
ep49 最真 · 愛伴侶⁠⁠⁠⠀⁠⁠
ep50 玩得開心啲⁠⠀⁠⁠
ep51 不合理熱情⁠⁠⁠⁠⠀⁠⁠
ep52 香港人的小確幸⁠⁠⁠⁠⠀⁠⁠
ep53 登高見博⁠⁠⁠⁠⁠⁠⁠⁠⠀⁠⁠




about
patreon
facebook
instagram
subscribe
buy me a coffee

ep52 香港人的小確幸⁠⁠⁠⁠⠀

⁣⁣⁣⁣⁣⁣⁣
leftinmonfalcone_留戀於蒙法爾科內的流行樂徒_ep52_book_香港人的小確幸
⁠⁠ 今個夏天,如無意外應會搬屋,搬到同區較大單位,離開常被我戲稱為「家徒四壁」,那豆潤咁細,一開窗海味乾貨味沖鼻而來的現居。家小,唯有走簡約風格,只有不能再基本的家具,如衣櫃、工作桌和床,小浴室和短過兩米的流理台。全屋稍為奢華的設置是在 Ikea 買的那張可延伸 EKOLSUND 躺椅,和特價買下的僞北歐風 HOLMO 座地燈。這兩年,我和男友(well tbh 主要是我)曾想添置新物,如電飯煲、高身湯煲、咖啡機、室內植物或餐桌等,都因空間不夠而放棄。而唯一有共識看中又幾乎落手買的,是一個闊30厘米的窄身小書櫃,剛好擠下床與牆之間的隙縫,不過最後結論還是等搬屋才買個大點,好看點的。⁠⁠ ⁠⁠

在《模特兒與書⁣》一文提過,男友都是愛書之人,他堅持不可丟掉讀過的書,因家中書櫃放滋養過心靈的讀物,這「library of one's soul」,是靈魂的視覺展示(visual display)。每天看到書櫃,能提醒自己不懂太多,要虛心學習前人的智慧結晶,要閱讀美好美麗的文字。⁠⁠ ⁠⁠

像很多愛書之士一樣,我自小與書本結下不解之緣。每次走入書店和圖書館,也許像教徒走進教堂般,心會瞬間安平下來,仿佛與書本進行了交流心靈的對話。小學時看電視節目《Nigella Bites》 ,很羨慕女神飯廳那滿牆的書,心想日後我也要寫字賺好多錢,買好多書。書展是每年暑假的重頭戲,最愛約埋朋友仔一齊尋寶。中二那年在書海裡看見九把刀那青綠色封面的《那些年,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》初版,帶回家後由日落讀到日出。⁠⁠ ⁠⁠

第一次全本讀完的英文小說是 Mitch Albom 的《The Five People You Meet in Heaven》(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),源於中三那年覺得自己英文太差,隨便找了這本學校推薦讀物,生字一頁大概有十個,逐隻用紙字典查。回頭看,我還真是從小就對想做的事情,有著難以理解的偏執狂熱。讀完後驚為天人,居然有這樣奇妙的故事!霎那發現只要學好英文,便可接觸更多有趣故事,自此沉醉英語。中四在康怡商務某個角落,被 Audrey Niffenegger 的《The Time Traveler's Wife》(時空旅人之妻)封面吸引,然後讀了自出娘胎以來,最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。⁠⁠ ⁠⁠

中五考完會考,首次陷入莫名抑鬱,在書展買了堆心理哲學書求助。多得 Daniel Gilbert 的《Stumbling On Happiness》、Steven Levitt 和 Stephen J. Dubner 的《Freakonomics》,以及 Alain De Botton 的《How Proust Can Change Your Life》帶我走出低潮,進入 non-fiction 的金礦寶庫。除了睇故仔,原來讀書更可解決問題。⁠⁠ ⁠⁠

中七準備高考,第一次認真讀起英國文學一科之讀物,進入另一層次的文學天堂。卷一「Life and Death」,讀 Virginia Woolf 的意識流範本《To the Lighthouse》、 Kazuo Ishiguro 講日本二戰遺害的《A Pale View of Hills》,學會説故事方法可以有好多種。卷二「Modern literature」讀瑪麗蓮夢露老公 Arthur Miller 透過講 witchcraft 影射美國麥卡錫主義的《The Crucible》劇本,與描寫情愛妄想症,Ian McEwan 的《Enduring Love》,加埋 Judith Wright、Seamus Heaney 等詩歌,讓我徹底愛上文學,是人生第一次真心享受香港教育體制内的科目。⁠⁠ ⁠⁠

大學時有陣子抗拒看書寫字。聽到身邊朋友說從書本學習做人是迷失懦弱的人才做的事,那時居然還覺得有些道理,尷尬自己是條不折不扣的書蟲。幸好這無知時期很快過去,好快我又在 Pinterest 上不斷搜尋「home reading space」,收藏喜歡的看書空間,而上圖就是理想之一,現在距離目標還很遠。Pinterest 讓我感嘆人類的創造力還真是無窮無盡,財力快點趕得上就更好。⁠⁠ ⁠⁠

⁠⁠ 雖然我好似講到十分嫌棄現居,但畢竟我還算是個知足的人,查實好喜歡這個麻雀雖小,五臟 cozy 的小天地。學海明威話齋,這些是 We ate well and cheaply and drank well and cheaply and slept well and warm together and loved each other,那些 very poor and very happy 的日子。⁠⁠ ⁠⁠ ⁠⁠

而對於快將擁有書櫃一事,我真是非常期待。香港地少人多,又地產霸權,阿Q啲諗還是有其好處。純粹有位放書櫃都會令我這種人興奮無比,可見香港人的小確幸還真是俯拾皆是呢。⁠⁠ ⁠

Image from Pinterest

ep52 香港人的小確幸